王春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將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對文化和旅游領域未來五年的戰略任務和主要工作作出重點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的高度重視。新時代十年來,我國文博事業出現空前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研究思考推動新時代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對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具有重要深遠意義。
加強政策法規支持,為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制度基礎。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博物館建設發展,針對文博工作出臺了不少文件。但整體上看,相關制度和政策引導還跟不上博物館快速發展和大體量增加,政策制定相對落后。其他諸如如何推動文物交流、如何推動文物活起來,文物藏品標準化體系建設、文物數字化標準、博物館評價指標體系等制度也都還不健全,強化博物館政策供給迫在眉睫。
深化學術研究,增強歷史自覺,為實證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提供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安陽殷墟考察時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要通過文物發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蔽奈锖臀幕z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必須妥善保管和利用。博物館要用好用足考古和歷史研究成果,加強基礎性研究,強化系統性保護,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更加有效地推動文物資源稟賦轉化為文化傳播動能,從而系統展示歷史遺存背后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等,準確揭示蘊含其中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煥發出中華文化更多魅力和風采,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
進一步提升展覽展示水平,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好國家文化基因。黨的二十大強調,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蔽奈锊仄肥遣┪镳^的根本,文化韻味是博物館的靈魂。如果說,在博物館的活動鏈條中,藏品是基礎、研究是支撐,那么,展覽就是博物館最重要的公共服務產品,策展能力則是博物館的核心能力。通過舉辦優質展覽,可以把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以及優秀傳統文化中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展示出來,讓意蘊豐富的國家文化基因得到繼承、轉化和弘揚。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強化策展能力,提升策展水平,精心選擇舉辦高水平展覽,引導觀眾領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持續推進文物活化利用,不斷增強博物館的社會可及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對博物館行業來說,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歸根到底是要讓文物活起來。要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讓文物中蘊含的優秀文化被公眾所吸收,以期對人們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模式產生影響。要充分挖掘文物蘊含的豐富價值,讓躺在地下的文物鮮活、生動、豐滿、立體起來,有溫度、有感情。通過運用新技術,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講出來、流傳開來,通過豐富多樣的文創產品和博物館周邊產品令文物的內在價值得以延伸,從而完成從看“國寶”向看“展覽”乃至看“文化”的轉變。
加強文博人才培養,積極保障文博事業健康發展的源頭活水。黨的二十大指出,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功由才成,業以才廣。履行新時代博物館使命,研究和弘揚中華文化需要一大批熱愛并投身博物館事業、本領過硬的人才。應加快形成有利于文博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于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于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于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厚植人才輩出的沃土,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一茬接一茬茁壯成長。要在尊重文博人才成長規律的前提下,構建完備的人才梯次結構,特別是加強對于文物研究、運維管理、博物館學等行業亟須人才的培養支持,聚力打造引領文博事業發展的人才高地,為助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人才支撐。
文博事業藍圖已經繪就,我們需堅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擇一事終一生”的使命擔當,切實發揮好博物館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重要場所的作用,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深入研究挖掘闡釋文物的多重價值內涵,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秀成果,以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ㄗ髡呦等珖f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
責任編輯:魏蔚